“上学有什么意思,根本就没幼儿园好玩!"领居家的孩子在楼道里嘟囔着。
“有哪本书是用拼音写的?买东西交多少钱售货员说了算!天天坐在那儿老师不让我们动,放了学还要写作业,玩也玩不了,问题是那些拼音和字我都会写了,可老师非要我再写好多遍,浪费时间,成心不让我们玩······”
是什么偷走了学习兴趣?
到底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呢?
董进宇博士说过: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生物。
但是现实往往相反,我们逼着孩子学习的时候,无心当中给他增加了许多痛苦。
博瑞智金牌讲师赵亮老师在他的课程《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愿》中提到了以下几点破坏学习兴趣的因素。
1、着急
赵亮老师提到,抹杀孩子学习兴趣的第一个点就是家长的着急。
很多家长对孩子所谓的规划不是一种规划,是一种强制,非常残忍地把孩子塞到了一个罐子里面,按照家长的要求来成长。
这反映了一种心态,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,我有资格来规划你的幸福,规划你的行动,规划你的未来,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,有了这么一个非常堂皇的理由告诉我们的孩子,你要听我的。
家长的心态,恰恰忘记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给人以自由,根据他自己的成长要素来发展他空间,让他释放自己的创造力、想象力和爱好,其实比什么都要更加重要。
家长总想一下子把孩子培养成才,但却忘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孩子的成长都有规律,太过着急只会适得其反。
2、督促
滔滔不绝的唠叨和指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,很少看到这样的家长见到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循循诱导,对孩子进行鼓励或者进行帮助的,对孩子进行指责居多,通常是简单粗暴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花了这么多钱,你怎么到现在还学不上去。要不就是你怎么那么笨呢,隔壁王叔叔家孩子怎么就比较聪明呢,不是批评就是唠叨,要不就是喋喋不休的唠叨。
真正厉害的父母在孩子守规矩这个事上,通常一个眼神孩子就知道该干什么。而在学习这件事上,通常是用温暖的手段引导孩子面对学习上的挫折,并且再次勇往直前。
3、报班
不少家长不仅为孩子安排大量的文艺课体育课,还为孩子安排大量的学业课,孩子的时间根本不够用,孩子五六岁就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都在学习,这样的结果除了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,消灭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外,没有任何的效果。
大家都知道,任何东西过量都是有坏处的,比如我们吃饭,我们难得吃一顿肉会觉得很好吃的,但是天天让你吃,就会血压高。我们对待孩子也是这样的,我们不顾一切把东西塞给他,这样孩子就会对一切东西失去兴趣。
4、高标准严要求,把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
现实中有很多家长,总是后悔自己读书少,如果自己当初多读些书,能够上大学的话,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,同事、同学中谁上过大学,现在就混得比自己好很多,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,考一所好大学,将来不用像自己这么辛苦。
还有不少家长,对孩子的不满意有着明显的攀比之心,觉得谁的父母比自己差,自己的孩子理应比对方的孩子要强。有些父母身居要职,或者在商业上比较有成就,平时在人前都比较风光,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,就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。
但家长始终要清楚,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,也不是一门要投资的生意。
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?
1、创建环境
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前提。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,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孩子的书桌上,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,不可摆放玩具、食品,更不能有电视机、电话等声音干扰。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,大声干扰。此外,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,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。
家长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户外,接触大自然的时候人的状态是最轻松的,在这种情况下,非常有利于聆听孩子的心声。
将孩子的学习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,理论实践相结合,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,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。
2、制造氛围
很多孩子回到家之后就是被爸爸妈妈逼着去写作业,家长应该制造出一种快乐的氛围,给孩子少一些的压力。
人在这种氛围之下所做的事情都会自然而然跟快乐联系在一起,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轻松的氛围,会让孩子带着快乐去学习。
3、亮点原则
赵亮老师在课程中提到了用亮点原则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这就用到了我们常说的“表扬公式”——陈述事实+确认事实的可贵性+表达感受+表达期望+肢体接触,家长如果善于运用“亮点原则”,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。
孩子总是在被欣赏的声音变得更加优秀,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绝对是在父母的爱和陪伴之下成长。
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给予肯定,这会极大地增加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。
4、以身作则
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,热爱学习。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身教重于言教。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,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,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,而是如何玩好牌;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。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,伴一杯清茶,端坐书桌前,伏案写作,孩子耳濡目染,也会经常看书、学习。
学习之路很长很长,我们不可能一直管着、催着孩子学习进步,尽早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,让他爱上学习,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。